胃脘痛的中醫(yī)辨證施護概述:
慢性胃炎是常見消化道疾病,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胃脘痛以胃脘疼痛為主要癥狀,泛指胃脘近心窩處疼痛。歷代文獻中所謂“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脘痛。其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多因飲食失節(jié),饑飽勞倦,脾胃虛寒,情志郁結所致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病情觀察和一般護理
仔細觀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發(fā)作時間、伴發(fā)癥狀及誘發(fā)因素,如與飲食、情志、氣候、環(huán)境的關系等。除發(fā)熱、疼痛或合并出血者應臥床休息外,一般患者如為悶痛或疼痛緩解時,可起床活動,但應注意勞逸結合,使生活、飲食有一定規(guī)律,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緒激動。經常與病人交談,安慰鼓勵病人保持樂觀情緒,使病人了解過度勞累、憂思惱怒、恐懼悲觀對本病的影響,平時注意自我調節(jié),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辨證施護
慢性胃炎有飲食停滯、肝氣犯胃、肝胃郁熱、寒邪客胃、脾胃虛寒、胃陰虧虛、瘀血停滯等7種證型。對不同證型應做到辨證施護。
1.飲食停滯型
常有有飲食不節(jié)或不潔史,癥見:胃脘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惡心厭食,或食谷不化、吐后痛減,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滑。治以消食導滯,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
護理要點:
(1)首先暫時禁食,病情緩解后方可進流食、半流軟食,減少胃的負擔,使胃得以休息,恢復脾胃功能。疼病恢復后,逐步過渡為普食,仍要飲食有節(jié),不暴飲食;
(2)飲食上應給予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食品;
(3)如患者為暴傷飲食,胃脘脹滿者,可用探吐法,使胃中停滯物吐出;
(4)若為食滯胃脘脹滿疼痛者,可針刺足三里、中脘、內關,以和胃理氣止痛、助消化;
(5)若出現(xiàn)泛吐清水或胃酸減少癥狀,應食用蔥姜濃汁肉湯,以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反之,若噯腐吞酸或胃酸過多,需食易于消化的蛋白質和脂肪食品,可用牛奶、雞蛋、豆?jié){、奶油等,仍要避免硬固、不易消化的食物。
2.肝氣郁滯和肝胃郁熱型
癥見:胃脘脹滿或痛,連及兩脅,時有噯氣或反酸,每因抑郁或惱怒而使癥狀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治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湯或四逆散加味。肝氣郁結,日久化火,轉為肝胃郁熱,癥見:胃脘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泄肝和胃;方用化肝煎加味。
護理要點:
(1)安慰患者使其性情開朗,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緒激動,善于克制情志,郁怒、悲傷時應注意避免進食;
(2)宜清淡飲食,避免過飽,忌食南瓜、芋頭、紅薯、土豆等淀粉類壅阻氣機的食物及辛辣、燥熱之品;
(3)有熱者飲食宜清涼、多飲水,忌食煎炸、肥厚甘膩之物;
(4)可配合針刺足三里、中脘、內關,或按摩上腹以止痛;
(5)適當進行鍛煉,如氣功、慢跑,既能增強體質,又能分散患者對病痛的注意力。
3.寒邪客胃型
癥見:胃痛暴作,疼痛劇烈,畏寒喜暖,得熱痛減,口不渴,喜熱飲,舌淡苔白,脈弦。治以溫胃散寒,行氣止痛;方用良附丸加味。
護理要點:
(1)注意保暖,配合適當的身體鍛煉;
(2)宜溫性飲食,可給生姜、紅茶,忌食生冷瓜果;
(3)可配合針刺中脘、足三里、內關,或熱敷上腹部以止痛。
4.脾胃虛寒型
癥見:胃脘隱痛,綿綿不斷,喜暖喜按,得食則減,時吐清水,納少乏力,手足欠溫,大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以溫陽益氣建中;方用黃芪建中湯。
護理要點:
(1)注意休息和保暖,病室朝陽,切勿受寒,避免勞累;
(2)宜溫補飲食,如蓮子、胡桃、龍眼、大棗、羊肉及姜蔥、胡椒、大蒜、韭菜等調品;
(3)痛時可在上腹部放置熱水袋或進熱飲食,以暖中止痛;
(4)或艾灸中脘、足三里,或按摩、熱敷上腹部。
5.胃陰虧虛型
癥見:胃脘隱痛或灼痛,或伴嘈雜,饑而不欲食,心煩不眠,口干唇燥,大便干結,舌紅少津,或少苔無苔,脈細數。治以養(yǎng)陰益胃;方用麥門冬湯加減。
護理要點:
(1)注意休息,病室應朝陽,避免勞累;
(2)多用潤燥生津及清補飲食,如梨、百合、白木耳,適當進食果品,忌食辛辣、煎炸以及濃茶、咖啡等刺激性燥熱食品和飲料;
(3)胃酸缺乏者可于飯后吃少許山楂片或口含話梅,以酸甘助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6.瘀血停滯型
癥見:胃脘痛如針刺或刀割,痛處固定拒按,食后尤甚,或吐血、黑便,舌質紫暗,脈澀。治以活血化瘀;方用丹參飲合失笑散。
護理要點:
(1)應臥床休息外,避免勞累和精神刺激、情緒激動;
(2)有吐血及胃痛或伴劇烈嘔吐者須禁食,待病情緩解后方可進流汁、半流、軟食,以少食多餐為原則;
(3)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及酒類;
(4)有吐血、黑便者,可配合服田七末、白芨粉、云南白藥等以止血;
(5)可配合針刺足三里、中脘、內關,以止痛。
總之,慢性胃炎是常見疾病之一,除治療外,護理人員須緊密配合進行辨證施護,才能達到康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