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人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它不僅能提供給人以能量和各種營養(yǎng)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而且,合理地運用飲食治療、飲食調養(yǎng)還可以影響病理變化過程,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的作用。但是,飲食失宜,如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等,又可成為病因,導致疾病發(fā)生。張仲景《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說:“凡飲食滋味,以養(yǎng)于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即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關于飲食和人體關系的宜與忌、害與利的辯證觀。
飲食是人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它不僅能提供給人以能量和各種營養(yǎng)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而且,合理地運用飲食治療、飲食調養(yǎng)還可以影響病理變化過程,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的作用。但是,飲食失宜,如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等,又可成為病因,導致疾病發(fā)生。張仲景《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說:“凡飲食滋味,以養(yǎng)于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即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關于飲食和人體關系的宜與忌、害與利的辯證觀。
(一)飲食不節(jié)
良好的飲食習慣,應以適量定時為度。若飲食過饑、過飽,或飲食失時,皆為飲食不節(jié)。“節(jié)”,即節(jié)制,含有定量、定時之意。
1.過饑
過饑,是指平素攝食量明顯不足,多見于因故缺乏食源,因病進食障礙或不恰當?shù)挠幸庾R限制飲食等原因。由于攝食不足,缺乏必需的營養(yǎng)供應,氣血生化乏源,一方面使全身氣血虛弱,臟腑功能減退,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不華,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眩暈,自汗,消瘦等癥狀;另一方面使人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減弱,導致病邪入侵而繼發(fā)多種病癥。李東垣《脾胃論》說:“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另外,有意抑制食欲,還可導致厭食等較為頑固的心身疾病。
2.過飽
過飽,是指長期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或中虛脾弱而強食,超過了脾胃的受納運化能力,以致脾胃難于消化轉輸而致病。過飽首先損傷脾胃,形成積食內停,臨床可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嘔吐,泄瀉等癥。故《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其次,若食滯日久,則可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變生他證。嬰幼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較成人更易傷食致病。若食滯日久,長期營養(yǎng)不良,食與熱互結,則可釀成疳積,表現(xiàn)為面黃肌瘦,脘腹脹滿,手足心熱,心煩易哭等。成人如果飲食過量,??勺璧K腸道經脈氣血運行,發(fā)生下痢、便血、痔瘡等?!端貑?middot;生氣通天論》指出:“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消化不良飲食積滯,還可導致夜臥不安,如《諸病源候論》說:“夫食過于飽,則脾不能磨消,令氣急煩悶,睡臥不安。”此外,在疾病過程中,飲食過量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尚可加重原有病情,或導致余邪復起,舊病復發(fā)。
3.食無定時
飲食不僅需要定量,也應定時。因為飲食物下咽后,須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轉輸,小腸的泌別清濁及大腸的傳導排泄等。在這一過程中,胃腸虛實更替,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因此,按固定時間有規(guī)律地進食,可以保證胃之腐熟、脾之運化有節(jié)奏地進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機體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條不紊地輸布全身。若飲食時間失宜,進食順序顛倒,也會損傷脾胃,有害健康,導致食積、腹脹、腹痛、呃逆、嘔吐、泄瀉等疾患。故孫思邈《千金要方》說:“善養(yǎng)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shù)而少,不欲頓而多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二)飲食不潔
飲食不潔,是指食用了不清潔,或陳腐變質,或有毒的食物,導致疾病的發(fā)生。飲食不潔,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出現(xiàn)吐瀉、腹痛、胃腸功能紊亂等;或引起某些傳染病,如霍亂、痢疾、腸傷寒、肝炎等;還可引起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絳蟲病等,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面黃肌瘦等。若進食腐敗變質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見腹痛、吐瀉,重者可出現(xiàn)昏迷或死亡。此外,尚有化學毒物,如農藥污染或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亦會使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