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平脈
人之所以能夠在大自然中生存,必須對自然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自然界的各種異常變化,皆可以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此種生理活動的不斷變化以保持人體的平衡,即所謂“天人合一”之道理。所以說,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機體各器官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從脈象上亦可以表現(xiàn)出來。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曰:“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guī),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素問·玉機真藏論》中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夏脈如鉤,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秋脈如浮,何如而?。?/p>
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反此者病。……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氣候不同。春令氣候雖然漸溫,但冬季余寒未解,由寒轉溫之過程中,人體內各種生理功能亦由收斂而漸漸舒散,故多見弦脈。夏令氣候炎熱,人體生理功能呈舒展放散之狀態(tài),故多見洪脈。秋令由熱轉涼,人體生理功能由發(fā)散而漸收斂,故多見浮脈。冬令氣候嚴寒,人體之毛孔及血管呈收縮狀態(tài),體溫潛藏于內,故多見沉脈。季余寒未解,由寒轉溫之過程中,人體內各種生理功能亦由收斂而漸漸舒散,故多見弦脈。夏令氣候炎熱,人體生理功能呈舒展放散之狀態(tài),故多見洪脈。秋令由熱轉涼,人體生理功能由發(fā)散而漸收斂,故多見浮脈。冬令氣候嚴寒,人體之毛孔及血管呈收縮狀態(tài),體溫潛藏于內,故多見沉脈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