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題庫軟件
慢性淚囊炎的病因、診斷與治療原則,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前來為您解答:
病因
由于鼻淚管的阻塞或狹窄而引起,常見于沙眼、淚道外傷、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淚道,淚液不能排出,長期滯留在淚囊內,淚液中的細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在此滋生,刺激淚囊壁,引起淚囊黏膜慢性炎癥,產生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
診斷
1.淚溢。
2.內眥部經常有少量分泌物,該處皮膚可有濕疹。
3.常伴內眥部結膜、半月皺襞充血。
4.擠壓淚囊部有分泌物自淚點溢出,可為漿液性、黏液性、黏液膿性或膿性。
5.淚道沖洗不通,伴液體回流。
6.淚囊部皮膚有時可呈青藍色,擠壓時有大量黏液,稱為淚囊黏液囊腫。
7.淚囊造影可見鼻淚管有阻塞及淚囊的大小、形態(tài)。
8.相關檢查:淚道沖洗見淚道不通,沖洗液從上、下淚小點反流,伴有黏液或膿液反流。
治療
1.對患病不久鼻淚管未完全堵塞的病例,可點抗生素眼藥水,每日4~6次,點藥之前擠凈分泌物,做淚道沖洗,沖洗后注入少量0.25%氯霉素液加0.5%可的松及1:5000糜蛋白酶,同時應治療鼻腔疾病。
2.如鼻淚管僅部分狹窄,可試做淚道探通術或鼻淚管插管術。
3.淚點和淚小管正常者,可做淚囊鼻腔吻合術。
4.如淚囊過分狹小,或病人年老體弱,或傷后合并有嚴重瘢痕者,可行淚囊摘除術。
以上就是“慢性淚囊炎的病因、診斷與治療原則”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眼科學職稱考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