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水平測試《中醫(yī)基礎理論》防治原則—正治法與反治法,相信很多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水平測試考生都在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老師就相關的知識點為大家整理總結如下,抓緊時間學習吧!
1.預防原則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2.養(yǎng)生以增強正氣包括:順應自然;養(yǎng)性調神;護腎保精;形體鍛煉;調理飲食;針灸、推拿、藥物調養(yǎng)等。
3.正治與反治是針對疾病過程中病變本質與征象是否一致而提出的治則。
正治又稱為“逆治”。包括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反治又稱為“從治”。包括熱因熱用,即以熱治熱,適用于陰盛格陽的真寒假熱證;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適用于陽盛格陰的真熱假寒證;塞因塞用,即以補開塞,適用于“至虛有盛候”的真虛假實證;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藥物來治療其有通瀉癥狀的實證,適用于“大實有羸狀”的真實假虛證。
4.緩則治本,多用在病情緩和、病勢遷延、暫無急重病狀的情況下,此時必須著眼于疾病本質的治療。急則治標,適用于病情嚴重,在疾病過程中又出現某些急重癥狀的情況。這時應當先治或急治。
5.扶正,即扶助正氣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適用于各種虛性病變,即“虛則補之”。祛邪,即祛除邪氣以安正氣,適用于各種實性病變,即所謂“實則瀉之”。
6.調整陰陽指針對疾病過程中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損其有余、補其不足,以恢復人體陰陽的相對平衡的治則。
損其有余,即“實則瀉之”。適用于疾病過程中人體陰陽偏盛有余的實性病變。“陽勝則熱”的實熱則“熱者寒之”;“陰勝則寒”的實寒則“寒者熱之”。
補其不足,即“虛則補之”。適用于疾病過程中人體陰陽中一方虛損不足的病變?!瓣幪搫t熱”的虛熱,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可“陽中求陰”,即在補陰時適當佐以補陽藥?!瓣柼搫t寒”的虛寒,則“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可“陰中求陽”,即補陽時適當佐以補陰藥。
陰陽兩補,適用于陰陽兩虛病變。
7.三因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一、A1型選擇題
1.屬于正治法的是
A.熱因熱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寒者熱之
E.塞因塞用
2.反治法是
A.順從疾病本質而治
B.逆其疾病本質而治
C.順從疾病假象而治
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
E.反常的治療方法
3.熱因熱用適用于
A.實熱證
B.虛熱證
C.真寒假熱證
D.真熱假寒證
E.寒熱錯雜證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選擇題
1.【答案及解析】D。正治,是逆其證候性質而治的一種常用治療法則,又稱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藥的性質與疾病的性質相反。如辨明疾病的寒熱虛實,分別采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療,即為正治。
2.【答案及解析】C。反治,是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從治。從,是指采用方藥的性質順從疾病的假象,故其實質上仍是“治病求本”。
3.【答案及解析】C。熱因熱用:是以熱治熱,即用熱性藥物治療具有假熱癥狀的病證。適用于陰盛格陽的真寒假熱證。
推薦閱讀:
2021年臨床/中醫(yī)醫(yī)師分階段輔導課程:超值精品班,助你備考一臂之力!
以上“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水平測試《中醫(yī)基礎理論》防治原則—正治法與反治法”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更多輔導精華資料、備考經驗、免費視頻課程請查看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分階段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