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現象概述是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寄生現象概述:
自然界中,隨著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更形復雜。凡是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現象,統稱共生(symbiosis)。在共生現象中根據兩種生物之間的利害關系可粗略地分為共棲、互利共生、寄生等。
1.共棲: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稱為共棲。例如,鮣魚用其背鰭演化成的吸盤吸附在大型魚類的體表被帶到各處,覓食時暫時離開。這對鮣魚有利,對大魚無利也無害。
2.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在營養(yǎng)上互相依賴,長期共生,雙方有利,稱為互利共生。例如,牛、馬胃內有以植物纖維為食物的纖毛蟲定居,纖毛蟲能分泌消化酶類,以分解植物纖維,獲得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牛、馬消化植物,其自身的迅速繁殖和死亡可為牛、馬提供蛋白質;而牛、馬的胃為纖維蟲提供了生存、繁殖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寄生;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給前者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居住場所,這種生活關系稱寄生。受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parasite),受損害的一方稱為宿主(host)。例如,病毒、立克次氏體、細菌、寄生蟲等永久或長期或暫時地寄生于植物、動物和人的體表或體內以獲取營養(yǎng),賴以生存,并損害對方,這類過寄生生活的生物統稱為寄生物;而過寄生生活的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則稱寄生蟲。
寄生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在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寄生蟲進入宿主,對宿主產生不同的損害;同時宿主對寄生蟲的反應是產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設法把它清除。其結果在寄生蟲可能導致形態(tài)與功能的改變,在宿主可能出現病理變化。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影響,常常是綜合地作用于對方,經過長期演化的過程,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來,并反映在雙方的種群遺傳物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