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復習開始,今天開始復習藥理學,想必很多同學應該和我當初一樣,由于不是很了解這門課程,對這門課程的理解會稍顯吃力。那么,如何才能在學習這門課時優(yōu)雅的邁出第一步呢?今天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藥理學》精華考點:機體對藥物的作用”的內容小結,這樣更好理解。相關內容如下:
【考頻指數(shù)】★★★
【考點精講】
1.藥物的吸收:指藥物由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沒有吸收過程。不同給藥途徑吸收快慢依次為:吸入>舌下>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腸>皮膚。
2.常用給藥途徑包括:消化道給藥、注射給藥、吸入給藥、經皮給藥。
3.消化道給藥包括:口服給藥、舌下給藥、直腸給藥。
4.注射給藥:皮下注射、肌內注射是最常用的兩種注射給藥途徑,特點是吸收迅速而完全。
5.與口服給藥相比,注射給藥具有以下特點:適用于在胃腸中易破壞或不易吸收的藥物,如青霉素G、慶大霉素;適用于肝臟首過消除明顯的藥物,如利多卡因;使藥物的效應產生更快;注射給藥對少數(shù)藥物不僅不能增加吸收速度或吸收量,反而會因為藥物在注射部位發(fā)生理化性質的變化,而導致吸收障礙和注射部位的不適及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差。
6.吸入給藥:即一些氣體及揮發(fā)性藥物經呼吸道直接由肺泡表面吸收的給藥方式。
7.藥物分布:指藥物吸收后隨血液循環(huán)到各組織器官的過程。影響藥物分布的因素包括:血漿蛋白結合率;體內屏障(血腦屏障、胎盤屏障)。
8.細胞內液pH略低于細胞外液,一般弱堿性藥物在細胞內濃度較高,而弱酸性藥物則在細胞外液中濃度高。
9.藥物的再分布:指藥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少的組織轉移的現(xiàn)象。
10.體內能夠使藥物發(fā)生轉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臟,其次是腸、腎、肺等組織。
11.藥物轉化的方式與步驟:第Ⅰ時相:氧化、還原、水解;第Ⅱ時相:結合過程。
12.肝藥酶的特點:選擇性低;變異性較大;藥酶活性易受藥物的影響而出現(xiàn)增強或減弱。凡能夠增強藥酶活性的藥物稱為藥酶誘導藥;能夠減弱藥酶活性的藥物稱為藥酶抑制藥。
13.藥物的排泄是藥物最后被徹底消除的過程。腎臟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某些藥物經肝臟轉化為極性較強的水溶性代謝產物,也可自膽汁排泄,由膽汁排入腸腔并隨糞便排出;藥物還可通過唾液、乳汁、汗液、淚液等排泄。
14.半衰期(t1/2)的意義在于它反映藥物消除快慢的程度。按t1/2長短將藥物分為5類:超短效t1/2≤1小時,短效為1——4小時,中效為4——8小時,長效為8——24小時,超長效>24小時。肝腎功能不良者,絕大多數(shù)藥物t1/2延長,通過測定病人肝腎功能調整用藥劑量或給藥間隔。
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也稱坪值:指相對穩(wěn)態(tài)水平,即連續(xù)多次給藥,若每隔1個t1/2用藥一次,經過4——6個t1/2后體內藥量可達到穩(wěn)態(tài)水平的93.5%——98.4%.
【進階攻略】
重點掌握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以及計算血藥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的時間。
【知識點隨手練】
一、A1型選擇題
1.下列哪種給藥途徑可引起首過消除
A.舌下給藥
B.口服給藥
C.吸入給藥
D.皮下注射
E.肌內注射
2.某藥的消除符合一級動力學,其t1/2為4小時,在定時定量給藥后,需經多少小時才能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A.約10小時
B.約20小時
C.約30小時
D.約40小時
E.約50小時
【知識點隨手練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選擇題
1.【答案及解析】B.首過消除是指藥物在胃腸道吸收后都要先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再進入體循環(huán),其在腸黏膜和肝臟中極易被代謝滅活,使進入體循環(huán)的藥量減少的現(xiàn)象。首過消除明顯的藥物不宜口服給藥。
2.【答案及解析】B.若每隔1個t1/2用藥一次,經過4——6個t1/2后體內藥量可達到穩(wěn)態(tài)水平的93.5%——98.4%.需要時間為4×4=16到4×6=24小時之間,所以最佳的答案為B.20個小時。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以上分享的“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藥理學》精華考點:機體對藥物的作用”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試信息、復習資料、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