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
萵苣子作為一種中藥,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
別名:苣蕂子(《河北藥材》),白苣子(《山西中藥志》)。
出處:《綱目》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簸凈雜質(zhì),貯藏于干燥通風處。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萵苣"條。生境分部產(chǎn)于河北,山西等地。
性狀:干燥種子呈長橢圓形而扁,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小的順直紋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以顆粒飽滿,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性味:《河北藥材》:"味苦,性寒。"功能主治《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粥、煎湯或研細酒調(diào)。外用:研末涂擦。
復方:
①治乳汁不行: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
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
②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
③治陰囊頹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
④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fā):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束,頻擦之。(《摘元方》)
"中藥詞典:萵苣子"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