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體格檢查的臨床護理基本要求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了幫助各位主管護師考生備考,專門整理了全身體格檢查的基本要求如下。
在分段學習各器官系統(tǒng)的檢查之后,面對具體病例,綜合應用,遵循一定的檢查原則和規(guī)范,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全面系統(tǒng)、井然有序的全身各部分的體格檢查。
(1)全身體格檢查的內容務求全面系統(tǒng)。這既是為了搜集盡可能完整而客觀的資料,亦是便于完成住院病歷規(guī)定的各項要求。由于檢查通常是在問診后進行,檢查者一般對于應重點深入檢查的內容已心中有數(shù),故重點檢查的器官需要更為深入細致,這就使每例全身體格檢查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有所側重,使檢查內容既能涵蓋全部病歷要求條目,又能重點深入罹病的器官系統(tǒng)。
(2)全身體格檢查應遵循一種合理、流暢、規(guī)范的邏輯順序。一般是先進行生命體征和一般檢查,然后按從頭到腳的順序檢查,必要時進行肛門與直腸、外生殖器的檢查,但應特別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這樣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體格檢查的效率和速度,同時也可大大減少患者的不適和不必要的體位變動,同時也方便檢查者的操作。如患者為臥位,檢查者應當站在患者右側,用右手檢查。檢查時應當從上到下、左右對比,按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的順序進行。為便于檢查,有些器官系統(tǒng),如皮膚、淋巴結、神經(jīng)系統(tǒng),采用分段檢查,統(tǒng)一記錄的方法。
(3)在遵循全身體格檢查內容和順序的基本原則基礎上,應特別注意原則的靈活性,并允許形成自己的體檢習慣。如急診或危重病例,可能需要簡單的體檢后立即實施搶救或治療,遺留的內容待病情穩(wěn)定后補充。對個別部位檢查順序常需作適當調整,如甲狀腺觸診,常需在患者背后進行,因此在坐位檢查后胸時可予以補充。傳統(tǒng)的腹部檢查按視、觸、叩、聽的順序進行,但為了避免觸診對腸鳴音的影響,加之心、肺聽診后繼續(xù)聽診腹部更為方便,故采取視、聽、叩、觸順序更好。背部檢查時一般先做肺部的視、觸、叩、聽檢查,再做脊柱壓痛和叩擊痛檢查,最后做腎區(qū)叩擊痛、肋脊角和肋腰角壓痛檢查。四肢檢查中上肢檢查習慣上是由手至肩,而由近及遠(田髖至)進行。實施的關鍵是認真細致,切忌疏忽大意,草率從事。
(4)體格檢查時,關心體貼患者,盡量減少患者的不適。如注意雙手及聽診器是否溫觸診時動作足否輕來寺。每個體位要盡量把所有應查的項目都查完,從而避免患者反復變體位,只暴露被檢查部位且隨時隨地遮蓋未檢查部位。檢查中應與患者適當交流,不僅可以醫(yī)患關系、而且可以隨時補充病史資料,并可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給予精神支持。
(5)邊查邊想、邊查邊問、核實補充,以便作出正確的評價。對于客觀檢查結果的正常限和臨床意義,需要醫(yī)師的學識和經(jīng)驗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初學者可能需要董復檢查和核實,才能得完整而正確的資料。
(6)掌握檢查的時間和進度。為了避免檢查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或負擔,一般應盡量在30~40 min內完成。
(7)檢查結束時應與思者簡單交談,說明檢查結果及重要發(fā)現(xiàn)、患者應注意的事項或下一步檢查計劃。但如對體征的意義把握不定,則不要隨便解釋,以免增加患者思想負擔或給醫(yī)療工作造成素亂。
【器械準備】
準備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壓舌板、手電筒、叩診錘、大頭針或別針、軟尺、直尺、棉簽、音叉、近視力表、色盲表、眼底鏡、額帶反光鏡、手套等。
【檢查順序】
體格檢查要盡量減少患者的體位變動,并且要按一定順序操作。
以臥位為例,一般的順序是:
一般情況和生命體征——頭部檢查——頸部檢查——胸部檢查(心、肺)——(患者取坐位)背部檢查(肺、脊柱、腎、骶部)(患者取臥位)腹部檢查——上肢檢查——下肢檢查——外生殖器檢查——肛門與直腸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最后站立)脊柱、四肢關節(jié)運動功能檢查。
考生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主管護師考試高頻考點,歡迎點擊>>中級主管護師備考“100問”>>主管護師直達學習方法